风铃草形态特征栽培养护技术
风铃草形态特征栽培养护技术
1风铃草的形态特征
风铃草又名钟花,原产南欧,属于桔梗科风铃草属,为1,2年生或多年生草木植物,多数为多年生草木,主要原产于北温带、地中海地区和热带山区,叶卵形或倒卵形,边缘有波状钝锯齿,表面粗糙,有的其细长而横走的根状茎,有的具短的茎琴而根加粗。总状花序,花芬有刚毛状纤毛,花冠钟形,基部稍膨大,有单瓣、重瓣之分,颜色有白、浅蓝、蓝紫、淡粉红等。茹果,种皮色彩和花色具相关性,种子揭色则花色蓝紫,种子白色则花白色,果熟期7-9月。
2风铃草的繁殖方式和栽培技术
风铃草的繁殖方式有播种繁殖和分株繁殖,播种一般在当年秋播的幼苗需培育至翌年春夏间,方可开花。分株繁殖,是多年生风铃草增殖最简单的方法。特别是地下根茎发达的种类。
2.1 播种法
以播种繁殖为主,种子细小,覆土不宜太厚,发芽适温为20-22℃。春季或冬末春初,在塑料棚内保温播种,以利花期错开高温暑热。按小粒种子要求,整地要细致,深翻碎土2次以上,刮平地而,淋足水,然后将种子均匀撤下。播后不再覆土或薄盖过筛细土。幼苗期用喷雾器喷水,并视苗的生长情况,进行间苗补苗。也可将种子保温播在沙盘内,发苗后即施复合肥。当苗高10cm左右时,移植至圃地或上盆定植。圃地定植的株行距以20cm x 40cm较宜,移植后淋足定根水,以后按一般管理。也可秋季播种,一般当年秋播的幼苗需培育至翌年春夏间,方可开花。从播种到开花需 6 个月左右,也可根据开花时间确定播种时间。
2.2 分株法
分株多于秋季进行,培育一冬后,翌年即可开花。有根茎上的隐芽萌发出新芽。带着根段分栽新芽,即成独立的新植株;春季分株繁殖以植株返青后,新芽陆续出土,有 2~3 片小叶时为佳;生态环境良好的株丛到栽植的第 3 年时已十分拥挤,必须分栽,否则株丛过密,会导致通风不良,茎细叶小,植株倒伏,开花不良,甚至容易遭受病虫危害。
3风铃草的栽培管理与养护管理
栽培管理要求冬暖夏凉、光照充足、通风良好的环境,不耐干热,耐寒性不强,喜深厚肥沃、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,微碱性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长。幼苗需移栽 1次,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,每半月施肥 1 次。北方需在温室越冬或露地遮盖防寒越冬。小苗越夏时应给予一定程度遮荫,避免强烈日照,同时保证较高的湿度,常浇水,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在幼苗上覆盖上一层蛭石来保湿。
风铃草耐寒性较差,北方只宜在室内或塑料大棚内越冬。南方的广大低热地区,夏季生长较差,需调整种植期或夏日浇水降温,喜光,不耐荫蔽。生长期需充足雨水,但根部忌积水,做床宜稍高并注意排水。种植时施足钙镁磷、石灰等作基肥,苗期施氮肥 2~3 次,花前增施复合肥,花期应防止倒伏。
病虫害是影响风铃草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,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,故天气温暖潮湿多雨,季风明显,在这种环境下,锈病、白粉病、叶斑病等很容易生长。
4.1 锈病
主要危害风铃草的叶片、茎部和芽。叶片发病呈黄绿色的疱状水斑,后逐渐扩大,疱状斑破裂后露出红褐色夏孢堆,病斑周围的叶组织变为淡黄色,茎部和芽处的症状与叶部相似。受害植株生长衰弱,严重时叶子焦枯。发病初期可用 25% 的粉锈宁 400~600 倍液防治。
4.2 白粉病
真菌性病害,常危害叶片,也危害枝条、花柄、花蕾、花芽及嫩梢等。表面常出现一层白色粉状霉层,后期白粉状霉层变为灰色,受害植株矮小,嫩叶扭曲、畸形、枯萎,叶片不开展、变小,枝条畸形等,严重时植株死亡。防治方法为结合修剪,剪除病残枝并集中烧毁。加强栽培管理,增施磷、钾肥并控制氮肥的施用量,提高植株的抗病性。选用抗病品种,发病初期或在未发病时进行预防,喷施 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~1000 倍液、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2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400~600 倍液,每周喷 1 次,连续 2~3次,交替使用,对白粉病有特效。
4.3 叶斑病
初期在叶片上呈水浸状坏死斑,后迅速变深褐色,病斑上长有明暗相间的同心轮纹,外围有黄色晕圈。发病初期及时剪去病斑或病叶,并集中烧毁。发病初期喷洒 14%络氨铜水剂 350~500 倍液,每隔 7~10 天 1 次,连续防治 2~3 次。
4.4 蚜虫
通常集中在嫩芽、嫩叶、嫩枝上刺吸汁液,造成植株受害部位萎缩变形。蚜虫还分泌蜜露污染植株,并诱发煤烟病等病害。可用万灵 600~800 倍液或 25%鱼藤精乳油稀释 800 倍液喷杀,也可用 40% 速扑杀乳油800~1000 倍液喷杀。速扑杀是一种广谱性的有机磷杀介杀虫剂,具有触杀、胃毒和强渗透作用,能渗入植物组织内,对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。每周喷 1 次,连续 2~3 次,对介壳虫及蚜虫有特效。
4.5 螨类
多在叶背刺吸叶汁,常造成叶片变色甚至卷曲。可用 40%三氯杀螨醇 1000 倍液防治。
4.6 蓟马
以成虫或若虫寄生植物上取食幼芽、嫩叶、花和幼果。被害植株生长缓慢,嫩叶被取食后卷曲,芽梢和花受害则凋萎。发病初期可用 25% 鱼藤精乳油或 40%乐果或高效蓟蚜清或蓟马灵 800~1000 倍液进行防治。每周 1 次,连续 3~4 次,交替使用,效果显著。